合金网兜 “书圣”王羲之在历史上收获了许许多多的“粉丝”,他的权威性和名气的树立,离不开一位唐朝皇帝的大力“造神”,如果没有他,王羲之的影响力可能会减小很多。此人就是“天可汗”、唐代第二位皇帝——李世民。 打造唐代书法“网红”王羲之,出于太宗李世民对他书法的酷爱,他临摹过无数次王羲之书帖,深得王羲之笔法精髓,被称为“最得王羲之真传”。 目前,最能一观李世民笔法精髓的作品就是《温泉铭》,这也是太宗皇帝留给世人的唯一真迹,它的可靠性很高。作为一份“原始文献”,它避免了后人摹本中主观性和独创性的干扰,保留了正主最自然纯粹的风貌。 《温泉铭》完成于唐贞观二十二年(684年),是唐太宗晚年作品。这是他为骊山温泉撰写的一块行书碑文,目前全碑仅存48行,一共354个字。 唐太宗在写《温泉铭》时,认真思忖了王羲之书法的骨力雄健,他认为“今吾临古人之书,殊不学其形势,惟在求其骨力,而形势自生尔。吾之所以为皆先作意,是以果能成也。” 如果只是摹仿古人书法的结体,这是学到了皮毛,只要充分保留其骨力,那么字的形势会自然而然产生,不需要刻意经营。 李世民书法主要学王羲之、智永,他极力推崇王羲之,甚至“太宗于右军之书,特留睿赏,贞观初下诏购求,殆尽遗逸”。几乎要把王羲之作品全部弄到手。但对王献之并不青睐,甚至对王献之书风在唐初的发展起到了遏制作用。 《温泉铭》既是唐拓孤本,又是我国书法史上第一部行书刻碑,其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不言而喻。它一改褚遂良、欧阳询、薛稷、虞世南四人构成的初唐文雅和润的书风,而以奇崛狂放著称。 《温泉铭》全文雍容华贵,贵族之气尽显。字字丰润,起势跌宕奇崛,气势撼人,因是碑文,所以字体结构更加硬朗,筋骨力道非常。后人观这一帖,认为笔意中更多体现的是王献之,而在具体笔画则最得王羲之真传。 这一作品为唐太宗赢得了不小的赞誉。书法家俞复甚至赞道:“伯施、信本、登善诸人……则于书法上,固当北面称臣耳。”即使是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面对唐太宗书法,也要拜服! 《温泉铭》原碑已失,碑拓本于1900年被道士王圆箓于甘肃莫高窟第一十六窟鸣沙山千佛洞发现,但被伯希和劫往法国,现在藏于巴黎国立图书馆,中国皇帝的书法却流落西欧,让人叹惋! 但值得庆幸,《温泉铭》还有拓本传世,让我们有机会一睹太宗书法风采。 ![]() |
![]() 鲜花 |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