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B式词语 青青的 白白的 红红的 圆圆的 亮亮的 粉粉的 高高的 美美的 数量词 一锅粽子 一颗枣 一股清香 一篮粽子 一个月亮 一座桥 一面镜子 一朵彩云 今年元夜时, 月 与灯依旧。 ——宋 欧阳修《生查子· 元夕》 田家少闲月 , 五月 人倍忙。 ——唐 白居易《观刈麦》 鸟宿池边树, 僧敲月 下门。 ——唐 贾岛《题李凝幽居》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 近人。 ——唐 孟浩然《宿建德江》 月 黑见渔灯, 孤光一点萤。 ——清 查慎行《舟夜书所见》 月 黑雁飞高, 单于夜遁逃。 ——唐 卢纶《塞下曲》 大漠沙如雪, 燕山月 似钩。 ——唐 李贺《马诗》 新年都未有芳华, 二月 初惊见草芽。 ——唐 韩愈《春雪》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 春风似剪刀。 ——唐 贺知章《咏柳》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 花。 ——唐 杜牧《山行》 烟笼寒水月 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唐 杜牧《泊秦淮》 二十四桥明月 夜, 玉人何处教吹箫。 ——唐 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 人间四月 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唐 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可怜九月 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 似弓 。 ——唐 白居易《暮江吟》 秦时明月 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唐 王昌龄《出塞》 《草船借箭》 课后习题答案: 默读课文。按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说一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答:起因: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用十天内造十万支箭的任务为难诸葛亮。 经过: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箭 结果:诸葛亮如期交箭,周瑜不得不佩服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自叹不如。 主要内容: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以公事为由,让诸葛亮十天之内造十万支箭,意欲加害他。诸葛亮同周瑜斗志,立下军令状,做好准备工作,利用草船向曹操成功“借箭”十万多支,箭如期如数交付周瑜,挫败了周瑜的阴谋。周瑜了解经过后,自叹不如。 词语搭配 (勇敢)的故事 (再黑再黑)的夜晚 (青青的)箬竹叶 (白白的)糯米 (好吃的)粽子 (红红的)枣 (美丽)的桥 (圆圆)的镜子 彩云(飘啊飘的) 秋千(荡来荡去) 独上江楼思渺然, 月 光如水水如天。 ——唐 赵嘏《江楼感旧》 同来望月 人何处? 风景依稀似去年。 ——唐 赵嘏《江楼感旧》 晓镜但愁云鬓改, 夜吟应觉月 光寒。 ——唐 李商隐《无题》 月 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唐 张继《枫桥夜泊》 秦时明月 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唐 王昌龄《出塞》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 下扬州。 ——唐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春江潮水连海平, 海上明月 共潮生。 ——唐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 何时照我还。 ——宋 王安石《泊船瓜州》 从今若许闲乘月 , 拄杖无时夜叩门。 ——宋 陆游《游山西村》 乡 村四月 闲人少, 才了 蚕桑又插田。 ——宋 翁卷《乡 间四月 》 毕竟西湖六月 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宋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东风袅袅泛崇光, 香雾空蒙月 转廊。 ——宋 苏轼《海棠》 刚被太阳收拾去, 却教明月 送将来。 ——宋 苏轼《花影》 人生如梦, 一尊还酹江月 。 ——宋 苏轼《念奴娇》 人有悲欢离合, 月 有阴晴圆缺。 ——宋 苏轼《水调歌头》 读下面的句子,回答括号里的问题。文中还有一些体现人物特点的语句,画出来和同学交流。 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重罚。”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三天造十万支箭这么难的事情,诸葛亮为什么主动立下军令状?他立下军令状后,周瑜为什么很高兴?) 诸葛亮答应三天造好十万支箭,并主动立下军令状,是因为他已经识破周瑜的奸计,对如何获得十万支箭有了成熟的想法,可以说胸有成竹。诸葛亮这样做,可以打击周瑜的锐气,让他心服口服。通过读前文可以知道,周瑜妒忌诸葛亮,所以周密策划,安排了这番对话,假借公事,步步为营,想把诸葛亮逼到“死无退路”的境地。这“高兴”,是周瑜自以为是、得意忘形之态。他为诸葛亮没有识破他的计谋而高兴,为自己阴谋得逞而高兴。 ![]() |
![]() 鲜花 |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